Thursday, November 23, 2006

你幫過多少人?
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 。
你幫過的人愈多,服務的地方愈廣,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。
成功,不在於 →你贏過多少人,而是→你幫過多少人。

真正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,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。
真正領袖不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人,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領袖的人。
這一生不在於『你超越多少人』,而是你協助多少人不斷超越自己。
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 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分享才是一種成就。

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?」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。
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機。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,書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飛來。

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,其中不乏教授、大學生、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等,答案是無所不包,創意是無奇不有。

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: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。

他的答案很簡單:「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。」

的確,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:分享的快樂,遠勝過獨自的擁有。

從前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。
他在讀小學的時候,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,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。
有一次,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,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。

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:「柏濟生病了,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!」
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,反而將其在校所學,作成完整的筆記,寄給因病無法上 學的柏濟 。

到了學期末了,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,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。
諾貝爾長大之後,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,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。

當他死後,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,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。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,
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、化學、生理、醫學、文學、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。

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,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,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,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。

最後在歷史上,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,但鮮少人知道,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!

從諾貝爾的故事中,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,諾貝爾的成功,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,
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。

真所謂:「格局決定結局、態度決定高度」是也!


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?
論力氣,它比不過大象;比速度,它比不過獅子與老虎;比靈敏,猴子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稱王,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,他靠的是關係!

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,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,所以大家都喜歡他。

所以,當泰山有急難時,大叫一聲:「喔耶喔!」每隻動物都出來,樂意幫忙他。

泰山的叢林法則,其實也可以運用到現實的社會中,我們可以發現,真正成功的人,絕不只靠自身的實力,其實他更懂得整合人際資源,進而創造更多價值。

我們能夠去了解可運用的資源,去發展良好的關係。一旦整合發揮,人人都會叫你第一名喔!
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。

你幫過的人愈多,服務的地方愈廣,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

Wednesday, November 15, 2006

別讓靈魂趕不上我們的影子

今天看到一個女記者結束生命的事,感慨良多。去年,我的一個朋友也選擇了結束生命,他是清華大學的博士,在別人眼裏年輕有為,前途無量。其實很多人都有孤獨、迷惘、甚至想到此為止的念頭,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這個勇氣。知識份子,尤其是優秀的知識份子,往往會給自己背負著一個沉重的理想,當他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鴻溝的時候,失望是很自然的。

人往往會跟人比,我在跟這個清華的博士比的時候也自慚形穢。他是一直讀下來的博士,比我年輕,而且一畢業就進入了非常好的公司工作,妻子在讀心理學博士。從我的角度看,實在不知道能有什麼想不開的,但他的病歷明確地告訴大家,他有很嚴重的憂鬱症。但像我這樣的庸人,往往會看還有比我更不如意的,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洗洗睡了,而對自己的理想很堅持的人,要不就繼續與現實衝撞下去,要不就選擇結束生命。

其實,即使像我這樣不是知識份子的俗人,也會時不時地有朋友發信過來,叫我注意生活與事業的平衡,也就是BALANCED LIFE。這個英文是什麼意思呢?是平衡的生活,也就是說,除了賺錢以外,還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、朋友、愛好等等。如果我告訴你:我每天工作14小時、回家跟親人說不上幾句話,你覺得我的生活平衡嗎?好在我不是這樣。

我一直覺得業餘時間在家陪親人散步、看電視、給親人做飯是最大的享受,因此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平衡的。

但前天我讀MBA時候的同學發來的信還是叫我感慨不已:在一個著名的寺院裏,住著一位非常有道行的靜修道長。他每天都要在傍晚6時去餵他的狗。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,叫做『放下』 。每到日落時分,靜修道長就為『放下』送飯了,嘴裏還一邊呼喚著:『放下!放下!』小弟子覺得很奇怪,就問道長:為什麼要給狗起這個奇怪的名字,人家的狗都叫阿黃、來福什麼的,為什麼您的狗叫『放下』?靜修道長不語,讓他們自己去悟。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,終於發現: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,就不再讀經書,到院中打打太極拳,散散步。小弟子到道長面前,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,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:你們終於明白了。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,其實也是叫自己『放下』,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。因為人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做完所有的事情,你只要將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夠了。

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,其實學會『放下』的意義就越大。正仿佛當你自學遭遇滅頂挫折時,不妨手搭涼棚, 你一定會發現:天並不會塌下來。這並不是不求上進,恰恰在於懂得放下的,才最終會贏;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,收穫的往往只是焦慮和疲憊。

就在今天,在我看到這位女記者的事情之前,我又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: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隊深入非洲腹地考察,請了當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嚮導,由於時間緊,需要趕路,而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勞,背著幾10公斤的裝備物資依然健步如飛,一連三天,考察隊都很順利地按計劃行進,大家都很開心。可是第四天 早上,考察隊準備出發的時候,土著人們都在休息不走了,好說歹說就是不願出發。隊員們很奇怪,這幾天大家相處得很好啊,是不小心觸犯了他們還是要坐地加錢?這時,土著人的頭領解釋道,按照他們的傳統,如果連續三天趕路,第四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,以免我們的靈魂趕不上我們的腳步。這個現代人也許看來很難理解的解釋,讓我很受觸動。我們的生活太忙碌了,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日復一日地在趕路,以至於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一下,就不斷地被很多東西推著走,或者追逐著眼前的東西而去,而我們的靈魂早已落後在我們匆匆趕路的身影後面無影無蹤。沒有了自己的靈魂,我們的生活就交給了外物去控制。又到了一周,我們是不是也放緩腳步,等一等我們的靈魂?

特將此文致給忙碌工作的我親愛的朋友們,辛苦之餘,別忘了也歇歇!

Thursday, November 09, 2006

現在不好並不代表永遠不好

所以~身為 HR 或 主管 ........好好用心的對待每一個人..

因你不曉得何時會與他有交集...畢竟地球是圓的
Friday , 08:30 PM

我靠在我的大辦公桌,端著熱奶茶,看著辦公室外頭的夜景。

川流不息的車燈,讓我想起我的 BMW — 在我失業的第3個月賣掉的愛駒。

是的,我也曾失業過數月,即使我現位列年薪 7 位數的外商高階主管。

在我尋覓新枝而四處面試時,遇到不少鮮事,其中一位態度甚差的人資主管,尤其讓我印象深刻,她首先讓我等了近 30分,姿態頗高,面談時也不太看人,肢體語言輕率,其間接了 6 次手機,每次大概講了至少 2 分鐘,包括朋友家人,”會帶 XX 菜回家”云云,絲毫不覺不妥。

最後,她告訴我:「你的履歷很完整,(看著履歷表),阿!你是 xx 座的,這種人工作認真,你有工作狂的傾向吧。」

我一直記得這個”怪怪”的 interview。

~~~而今天就像連續劇情節般,我面試到她。

一進來,我就認出她來。我更好奇將她履歷看的更仔細些,在餘光中我察覺到她似乎也對我有印象。
事實上,她的履歷穩定度不高,每個工作平均約1.5年,現在也是處於待業狀態。
我問她離職原因,回答是個人因素(???)。

我告訴她,這個職務英文須聽說寫流利,她點頭說知道。
〈我注意到她履歷表上寫著英文流利。〉

「Good!」,我說「因你並無任何外商履歷,以下我們皆以英文面談。」

她臉上掠過一絲不安…..

讓我訝異的是,所有對話幾乎是答非所問,且回答不超過3句。如:「Could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“career’and“job”?」
「I all like them」(?????)

「Excuse me?」
「Oh! It 's ok !」(?????)

「Excuse me?」
「Oh! It 's ok !」(?????)

她越來越焦慮,我也是人,雖然湧起幾分復仇的快感,但很快被悲哀取代。

台語俗諺說得好:搖擺沒有落魄得久,攏是相遇得到的。

我很快結束了面試,而她在起身時,還因撞到差點跌倒,幾乎”狼狽”地走出my office.

我突然想起很多人們,那些也曾遭受”莊孝維般的面試”故事,真的,不少待業中的網友們能力只缺伯樂;也不少人只是尸位素餐而已。

人生很像海浪,時高時低,漲潮時固然身價水漲船高;退潮時也剛好檢視許久不見的抬下斑駁。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失業危險,每個人也都有他的潛力與運氣。

謝謝老天爺上了我一課,僅此與大家分享。